各位同仁,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么一個高大上的活動 PPP在國內(nèi)國外的業(yè)界和學術界 第一個原則 誰最有控制力 怎樣找出一個最優(yōu)分擔?在現(xiàn)實中不可能,所以我們找出一個合理分擔是最重要的!這樣才有可能實現(xiàn)物有所值。物有所值有很多的方法,PSC是一個基本的方法,但是光有PSC也是不太可能實現(xiàn)。PSC是一個對標的概念,我們搞一個交通項目,到底有哪些投融資模式,哪一種方法最好,要去做比較。除了定性,還必須有定量。 另外還有就是充分的競爭,沒有競爭就不太可能去實現(xiàn)物有所值。現(xiàn)在廣義的物有所值,更強調(diào)的是精力 第二個核心原則,明確的產(chǎn)出要求 如果產(chǎn)出要求不明確 產(chǎn)出要求的界定是非常關鍵的,如果政府對產(chǎn)出要求界定得太明確 這邊給大家看一個例子,可以加深理解這個概念。比如說我們要去機場打出租車,你可能跟出租車司機說我要去機場,要快,這就很含糊,甚至他可能會跑錯機場。我們說要去首都機場,要快,就絕對不會跑錯目的地。我們說要去首都機場,最好30分鐘到,因為我時間來不及了,司機可能就會找他認為最好的路。但是如果我們再告訴他,要去首都機場走北四環(huán)上機場高速,實際上你界定的非常明確,當然創(chuàng)新就少了。這種不同的方式 第三個核心原則 讓政府找人做設計,找人去施工,找人去做運營,就沒法提高效益。因為社會資本融資比政府融資的成本要高,做PPP,社會資本去做,能夠提高效率,把多余的融資成本覆蓋,重點就是在全壽命期的集成。涉及到一個項目的融資方式和交付模式,而且這些決定了績效。過去我們都是業(yè)主找錢,分階段交付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這樣有問題,不專業(yè)的業(yè)主就很麻煩,后來慢慢變成讓社會資本整體交付,現(xiàn)在到了讓企業(yè)去找錢,整體交付,這是一個發(fā)展的趨勢,國際潮流,這就解釋了為什么PPP會變成一個基本國策,是一個國際趨勢。 第四個核心原則,回報與績效關聯(lián)。 要讓社會資本好好干,我們給他的回報必須跟績效關聯(lián)。如果跟績效不關聯(lián),可能就會麻煩。不管這個項目是老百姓支付還是政府支出 對于政府來說 這是英國PFI的模型,政府有一個統(tǒng)一的授權機構 PPP項目不是天上掉餡餅,國際上已經(jīng)有總結了 另外一個,對于投資者來講,做PPP是一個長期的合同,涉及到強勢,可能不太守信用的政府,涉及到老百姓,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老百姓。對于投資者來說風險非常大。必須在融資結構,合同結構的設計上有一些安排,不然沒法分擔這個風險。企業(yè)融資,這是我們過去非常熟悉的做法,所有的事情都由母公司去承擔,當然這有很多的優(yōu)點,但是最大的缺點,一個項目的失敗有可能造成母公司的破產(chǎn),這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。如果用項目融資,可能就不會這樣。總公司他要做項目C,他自己的錢不夠 項目融資這么做下來當然有很多缺點,一是復雜 項目當中要分階段,建設期由投資者 2003年我一直給央企講這個概念,他們理解確實是很重要 另外一個背景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融資,融資就涉及到很多的合同 還有一點